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PIX的概述和外观以及工作模式和工作区域,下面闲话少说为大家马上呈现PIX的配置命令,读者跟着我理解了本文介绍的全部命令再结合一些基础的网络知识就可以自行配置PIX设备了。 配置PIX防火墙有六个基本命令:nameif,intece,ipaddress,nat,global,route。我们先掌握这六个基本命令,然后再学习更高级的配置语句。 192.168.0.1 路由器配置防火墙接口的名字,并指定安全级别(nameif): 设置以太网口1为外网接口,安全级别为0,安全系数最低。 设置以太网口2为内网接口,安全级别为100。安全系数最高。 设置DMZ接口为停火区,安全级别50。安全系数居中。 在缺省配置中,以太网口0被命名为外部接口(outside),安全级别是0;以太网口1被命名为内部接口(inside),安全级别是100。安全级别取值范围为1到99,数字越大安全级别越高。若添加新的接口,语句可以这样写:Pix525(config)#nameifpix/intf3security40,这句表示将PIX的3端口设置为安全级别40。 设置以太接口0为AUTO模式,auto选项表明系统网卡速度工作模式等为自动适应,这样该接口会自动在10M/100M,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直接切换。 强制设置以太接口1为100Mbit/s全双工通信。 关闭以太接口1,有的时候会临时将某接口关闭,对该接口连接网段的访问,这时可以使用这个命令。shutdown选项表示关闭这个接口,若启用接口去掉shutdown。 小提示: 在节假日需要关闭停火区的服务器的服务时可以在PIX设备上使用intecedmz100fullshutdown,这样DMZ区会关闭对外服务。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为什么用的是outside和inside而没有使用ethernet1,ethernet0呢?其实这样写是为了方便我们配置,不容易出错误。只要我们通过nameif设置了各个接口的安全级别和接口类别,接口类别就代表了相应的端口,也就是说outside=ethernet0,inside=ethernet1。 指定要进行转换的内部地址(nat): 网络地址翻译(nat)作用是将内网的私有ip转换为外网的公有ip,Nat命令总是与global命令一起使用,这是因为nat命令可以指定一台主机或一段范围的主机访问外网,访问外网时需要利用global所指定的地址池进行对外访问。 启用nat,内网的所有主机都可以访问外网,用0可以代表0.0.0.0 设置只有172.16.5.0这个网段内的主机可以访问外网。 指定外部地址范围(global): 设置内网的主机通过pix防火墙要访问外网时,pix防火墙将使用61.144.51.42-61.144.51.48这段ip地址池为要访问外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全局ip地址。 设置内网要访问外网时,pix防火墙将为访问外网的所有主机统一使用61.144.51.42这个单一ip地址。 删除global中对61.144.51.42的宣告,也就是说数据包通过NAT向送时将不使用该IP,这个全局表项被删除。 设置指向内网和外网的静态由(route): 设置一条指向边界由器(ip地址61.144.51.168)的缺省由。 设置一条指向内部的由。 设置另一条指向内部的由。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新闻通过各种渠道涌到我们面前,而真正有价值的应该进入我们心里的,却很可能随着日历牌的翻动被我们忽略。作为对一周新闻进行回顾的《比特网新闻中心每周热点推荐》,就是要告诉您过去的七天都发生了哪些新闻,更希望和您一起,站在七天的高度来看待过去一周的新闻。 领IT群雄秀企业风采。创刊于2008年2月,定位于行业(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的中高层人士,通过精心的内容筛选,将每月发生的重点事件进行回顾,为高端人群提供深度阅读,与比特网内容的速度特性形成互补。主要栏目有:比特网精粹、新产品新技术、CIO、封面报道、下午茶精选等。 业内首个只为报道数据中心资讯内容的专业频道,是为数据中心用户及厂商而建设的专业平台。以数据中心专业技术内容为核心,贯穿新鲜资讯、技巧方法和用户案例等高附加值内容。以为网友提供最具实用价值的信息为原则,以成为用户最信赖的行业专家为目标,打造高时效、高品质、高前瞻的最全威频道。企业数据中心热点播报,为您精心奉上过去一周数据中心最精彩、权威资讯_chinabyte比特网。 就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的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热门产品、实用技巧,向企业CIO/CTO、IT管理层、技术人员提供一周精选套餐,为数据中心决策者、使用者提供一份服务器行业以及数据中心领域最新动态及产品应用的技术套餐。 |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8-23 18:53 , Processed in 0.0772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