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例子演示了如何设置负载平衡,如果提供给来自同一个IP地址,子网的所有链接。 应用实例 ![]() 提供给我们两个链接的IP地址在同一网络的范围(10.1.101.10/24和10.1.101.18/24)。这些链接的网关是一样的10.1.101.1 配置 这里是整个配置对于??那些谁想要复制和粘贴 / IP地址 添加的地址= 10.1.101.18/24接口= ether1的 添加的地址= 10.1.101.10/24接口= ether2 新增地址= 192.168.1.1/24接口=本地 新增地址= 192.168.2.1/24接口=本地 / IP路由 添加网关为10.1.101.1 加网关= 10.1.101.1%ether1的路由标记=第一 添加网关= 10.1.101.1%ether2路由标记=其他 / IP防火墙NAT 添加操作=伪装链= srcnat出接口= ether1的 新增动作=伪装链= srcnat出接口= ether2 / IP防火墙轧液 新增动作=标记路由链=预路由SRC地址= 192.168.1.0/24新的路由标记=第一 添加操作=标记路由链PREROUTING SRC地址= 192.168.2.0/24新的路由标记=其他 IP地址 在以前的RouterOS软路由的版本来自同一子网不同接口上的多个IP地址是不允许的。幸运的是V4允许这样的配置。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的供应商分配上游两个链接,一个连接到ether1的和其他ether2。我们的本地网络有两个子网192.168.1.0/24和192.168.2.0/24 / IP地址 添加的地址= 10.1.101.18/24接口= ether1的 添加的地址= 10.1.101.10/24接口= ether2 新增地址= 192.168.1.1/24接口=本地 新增地址= 192.168.2.1/24接口=本地 设置IP地址后,将安装连接的路由作为等价路由 [管理员@ MikroTik的] / IP路由>打印详细 0 ADC DST地址= 10.1.101.0/24的偏好src = 10.1.101.18网关= ether1的ether2 网关状态= ether1的可达,ether2可达的范围= 10距离= 0 注: 路由过滤器可以用来调整的首选来源,如果需要 Mangle和NAT 在我们的例子中,使用非常简单的策略路由。来自192.168.1.0/24子网的客户端被标记为使用“第一”的路由表,并使用“其他”子网192.168.2.0/24 。 注: 同样可以实现通过设置路由规则,而不是裂伤。 / IP防火墙轧液 新增动作=标记路由链=预路由SRC地址= 192.168.1.0/24新的路由标记=第一 添加操作=标记路由链PREROUTING SRC地址= 192.168.2.0/24新的路由标记=其他 并伪装成我们的本地网络 / IP防火墙NAT 添加操作=伪装链= srcnat出接口= ether1的 新增动作=伪装链= srcnat出接口= ether2 警告: 您也将有流量和路由器本身处理。的解释看PCC配置示例。 IP路由 我们增加了两个网关,在“第一”的路由表,另一个是“其他”的路由表来解决。 / IP路由 加网关= 10.1.101.1%ether1的路由标记=第一 添加网关= 10.1.101.1%ether2路由标记=其他 以上航线有趣的部分是,我们如何设置网关,网关的10.1.101.1 = %ether1的网关10.1.101.1 ether1的明确可达 [管理员@ MikroTik的] / IP路由>打印详细 标志:X - 禁用,A - 活跃,D - 动态, C - S - 连接,静态的,R - RIP,B - 邻 - BGP,OSPF,M - MME, B - 黑洞,可达,U - P - 禁止 0 DST地址= 0.0.0.0 / 0网关= 10.1.101.1%ether2 网关状态= 10.1.101.1可达ether2距离= 1范围= 30 目标范围= 10路由标记=其他 1 DST地址= 0.0.0.0 / 0网关= 10.1.101.1%ether1的 网关状态= 10.1.101.1可达的ether1的距离= 1范围= 30 目标范围= 10路由标记=第一 最后,我们有一个额外的条目指定路由器本身没有任何路由标记(交通)的流量从主路由表中会得到解决。 / IP路由 添加网关为10.1.101.1 |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4-30 14:59 , Processed in 0.2175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