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是越来越多人选择无线上网的首要理由,目前广州已有2000多个无线上网热点,无线城市已显雏形。 “无线城市”源于对移动漫游的上网方式的追求。无数个覆盖10多米的WIFI信号热点就能连成“热区”,热区扩大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后,“无线城市”便构筑完毕,那时市民拿着笔记本电脑走到哪里都能接入互联网。 从去年开始,跟、上海等其他大城市一样,广州将陆续投资10亿元,全力打造无线城市。据数据统计,目前广州已有2000多个无线上网热点,年底将达到5500个。至2010年初,广州将建成10000多个热点,在所有城区和部分郊区公共活动场所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面积达927平方公里。2010年下半年,无线上网将覆盖延伸到农村地区的主要公共场所,开发和完善更多应用和服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线城市框架将在亚运年基本建成。 广州信息办人士最近透露,无线城市是水、电、煤气、交通之后的第五大城市公用事业,市将为市民在公共场所的无线上网(WIFI)费用埋单。也就是说,到2010年亚运期间,公共活动场所等无线网络计划将免费供市民使用,其中天河、南沙、萝岗、大学城等地区开展试点示范。 业内专家解释,广州市无线城市计划将会类似于类似一样,也就是采用商业楼云、宾馆、餐厅的无线网络由运营商建设,进行收费的商业营建;部分市内的电话亭也可能成WIFI上网的无线上网亭。另一方面,部分公共地点如图书馆等,则由运营商兴建,购买服务,市民免费享用。 无线宽带路由器价格 尽管用GPRS或CDMA卡,透过电信网络同样能实现无线上网,但“无线城市”这个名字却似乎由WIFI技术所独占。 但尽管WIFI技术依然专享着“无线城市”的美誉,但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无线城市的技术内涵将是3G加WIFI。 在将来的无线城市中,3G和WIFI如何共融?有技术专家猜测,由于具备良好的漫游性,3G将会是无线城市最主要的应用方式,而缺乏漫游性的WIFI则将会占据固定的热点。 为上文VIVI的咖啡店安装无线网络的发烧友“机关枪”(网名)。在VIVI的介绍下,记者找到了“机关枪”和一班活跃在广州城内的WIFI发烧友。 WIFI发烧友都是些什么人?据“机关枪”介绍,他们有的是技术网站的编辑,有的是各类无线技术的玩家,还有WIFI设备厂商的技术人员。至于“机关枪”本人,不但热衷于组织WIFI,还于古董手机收藏和使用电话――总之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各种通信技术狂热发烧友。 “机关枪”告诉记者,发烧友们在时,试过用WIFI组建的局域网,然后在其中测试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还测试过用WIFI共享信号。“虽然测试的无线局域网不能连上互联网,我们还是享受了一把当运营商的快乐。” 后来,由于有WIFI设备的技术人员的慕名加入,“机关枪”和同好们又玩起了各种WIFI技术、设备的比较和升级。 据了解,广州的WIFI技术发烧友还建起了一个叫“伙聚网”的网站,“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线网络,偶尔还会帮助咖啡店和餐饮机构提供WIFI解决方案赚点外快。 WIFI全称WirelessFidelity,又称802.11b标准,属于短距离的无线上网技术,有效距离从数十米到100米不等。WIFI是由热点(又称“AP”,AccessPoint)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热点则一般由网络由器构成。在WIFI网络中,支持WIFI的设备(如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WIFI手机等)通过无线接入到热点,再通过热点接入互联网。(详见右图) 一般来说,只要安装好接入互联网的无线由器,在热点的覆盖范围内,支持WIFI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等终端,就能以无线方式高速接入无联网。目前,WIF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游戏机等各种电子终端。 目前市内无线上网热点大部分均由中国电信投资建设,相当多热点已进入商业营运。中国电信10000号热线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市民只要购买无线互联卡,就能在广州市内任意登陆无线网络。价格是4元每小时,带宽是1M。当然,有“CHINANET”标识的场所信号最好。此外,中国电信“我的e家”的e8套餐的宽用户,可获赠一定数量的免费WIFI上网时间。 在星巴克、麦当劳、绿茵阁等餐饮连锁店,以及天河南、淘金的小咖啡馆都纷纷架设无线网络,顾客一般只要光顾消费就能免费享受WIFI无限上网。 现在咖啡店密集的街道、或者自己家里,或许能搜到免费的WIFI热点,这样就能免费蹭一下别人的网络。但从安全角度考虑,还是尽可能选用运营商的WIFI网络,避免掉进黑客陷阱,或者在疏忽中丢失重要资料。 下一页无线上网易泄密黑客分分钟在下套 |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8-24 16:10 , Processed in 0.0811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