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始,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所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大展上,让我们迎来了新年消费电子业的第一场Show,不但超过20000款新品持续亮相,各产品线的众多技术上的创新也成为了2011年行业趋势的风向标,着今年行业发展的方向。 对于网络设备市场来说,技术创新与产品换代成为了每届CES大展的保留话题,通过展会上各大网络设备厂商所带来展出的各产品线产品与新技术、新解决方案的介绍,在今年的展会上我们又有哪些收获呢? 技术更新4G标准最给力 说到在CES2011大展上最先映入眼帘的网络技术,那就非4G莫属了。无论是朝前回顾还是向后展望,今年的CES大展网络产业最给力的技术必然是4G标准的隆重亮相。 在去年年末,随着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将WiMax、HSPA+、LTE技术正式纳入4G标准,加上之前的LTE-Advanced以及WirelessMAN-Advcanced,目前有五种技术共同纳入到4G标准当中,4G标准的出台已经迫在眉睫。 从本次CES2011大展上看,全美最大运营商Verizon也与多家网络设备制造商联手为我们展示了多款支持LTE制式的网络产品,如家用无线由器、支持LTE的MiFi产品等。 而纵观之前的网络市场,4G网络已经开始在很多地区进行试运行,而作为全球网络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不出意外的话2011年将会全面铺开4G网络,届时整个网络速度将进再次向前迈进一步。 802.11n持续发力无线无极限? 从新品的推出与无线传输速率的提升上来看,我们需要感到开心,但2009年802.11n标准推出以来,在2010年里让我们的无线传输速率从54M提升到150M、300M,对于所有无线局域网使用者来说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高速无线互联体验。 在本次CES2011大展中,我们也毫不意外的看到了各网络设备厂商为我们带来的450M与500M无线由产品。 并且本次所有无线由设备基本上都是支持2.4GHz和5GHz两个频段真正双频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同时提供一个2.4GHz频段的无线局域网和一个5GHz频段的无线局域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频无线由器。 这一类在CES上展示的无线由设备传输速率高达450Mbps,支持MIMO技术是肯定的,可为用户提供出色的无线信号覆盖能力。在功能上支持无线加密、WPS、防火墙、MAC地址过滤等功能。还具有WMM技术,可智能分配多应用的网络带宽,给用户带来更出色的无线体验。 家用无线路由器价格虽然乍一看确实挺不错,挺出彩的。但是冷静下来仔细琢磨琢磨就会发现对于802.11n标准来说,450M的传输速率本来就是支持的,最高支持600M标准。而从去年CES2010上300M产品露脸到今年CES2011的450M产品的展示来看,我们是不是要怀疑一下这都是网络设备商为挣钱才一步一步发布各个速率级别的产品策略? 技术已经在那里了,需不需要100%的使用就不是我们能主导的了。也许我们不能称其为新品,叫做设备与技术的阶段性定时升级的产品才更加贴切。 电力线混搭无线家庭无线全面覆盖 电力线产品虽然在国内使用的用户还并不是太多,不过基本上熟悉网络的用户对电力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本次CES2011大展上所带来的电力线产品不但是家庭组网的不错选择,还将为用户带来更加无线覆盖效果。 其中除了传输速度也有450M、甚至500M的表现之外,多功能的设计也增加了此类设备的实用性,当然,还有与无线由设备的混搭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用途选择,为用户打造更加出色的无线体验。 对于复杂的家庭组网来说,无线由器的无线信号将碰到信号干扰、实物阻碍等影响其覆盖范围。而电力线产品来说,虽然只要有插座便可以支持使用,但需要实物网线来连接,对于习惯使用无线网络的用户来说多少有点不便。 而将电力线与无线由设备混搭,可以轻松扩展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与强度,还能省去网线的使用。从创意上来看,此混搭解决方案还是挺不错。 不过对于此类组网方式有两个比较大的对手,其一就是价格很高;其二就是通过无线由设备的WDS功能也能达到此效果,或者多设置AP也行。 总结:年初的CES大会总会成为行业全年的一个风向标,也让我们可以对今年网络设备市场将带来哪些方面的惊喜有一定的把握。 从新设备的推出来看,拥有更高无线传输速率的无线由设备已经是必然会在2011年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而高速电力线产品也将被厂商全力推出,并且以电力线与无线由设备混搭的家庭组网方式也是其宣传的要点。 新技术方面,4G必然是最为闪耀的亮点,无论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运营商等等,都将全力为打造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努力。如何在下一代通信标准中抢占有利成为2011年围绕在以上各领域面前的最大挑战。 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改进,有创造力的产品与技术成为改变人们网络生活习惯的主要推动力,让我们拭目以待,静候它们的登场。 |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10-28 02:44 , Processed in 0.0301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