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5|回复: 1

永新风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6 00: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成为ROSABC会员,随时发帖回复。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原载永新县人民政府网
    在浩瀚的历史时空,能够留下刹那间的辉煌已属不易,倘能亮成天边的星斗,就更是寥寥无几。地处吴头楚尾的永新县,虽坐落于重峦叠嶂、潺江水之间,位置偏僻,但坚贞不屈、刚直不阿、廉洁守信、体恤民情的文人志士、官员学者层出不穷,亮如星斗,光照史册,风骨永存。
    先说一代名相刘沆。
    刘沆有着庐陵先贤忠正刚直的品格,一直保持高尚的节。他在舒州、衡州、江宁、开封等地做过知府、知州等官员,处理了许多积年老案,平反了不少冤案,深受百姓拥戴。他在衡州任知州时,解决了一桩拖了近20年的田地争夺案。
    对那些鱼肉百姓的权奸酷吏,刘沆不畏权势,为民请命,毫不顾忌。他通判舒州时,淫奢的章献太后信奉道术,修建“资圣浮图”殿堂。内侍张怀信负责工程建设,为了讨好太后,他不顾民工的死活,加班加点施工,民工苦不堪言。他在州、县催交石料木材时,常辱骂甚至鞭打地方官员。州、县官员十分厌恶却畏惧他。听说张怀信来催建材,州、县官们唯恐避之不及,有时装病不敢出来见他。刘沆到舒州后,亲眼见到张怀信的恶行,便直达皇帝,陈述张怀信的劣迹。朝廷于是罢免了张怀信监督工程的官职。
    刘沆任过地方主官和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出任宰相是他仕途的高峰。虽然位高权重,可他十分清廉,从不贪赃枉法。他主持张贵妃的葬礼,皇帝很满意,赏给他贵妃的“阁中金器数百两”。可刘沆却认为主持葬礼是应尽的职责,力辞礼品。刘沆任宰相时,永新老家的族人欠交官租数十万,几任地方官因顾忌当朝宰相家族而不敢催交,一个姓程的新任庐陵县尉,把刘家的人拘捕起来,令其交清欠租才放人。同时向刘沆报告此事。刘沆闻讯,立即回信说,欠交官租是我的家族罪过,县官应大胆秉公执法。程县尉去京师拜见刘沆,当面解释比事。刘沆却表扬他执法严明,为家族欠租而道歉。
    尹台拒婚的故事亦很有名。
    尹台,永新南乡人,嘉清十四年进入翰林院,官拜六品编修。为人正直从来不奴颜婢膝。因此,以后十几年一直没有升迁。尹台并不感到懊恼,反而清平恬淡,自得其乐。虽说只身在京,倒活得有滋有味,安然自在。在朝为官者许多人为他抱不平,像尹台这样一个饱读经书,满腹才华的人才却被紧锁皇宫大院,默默无闻,实在可惜。看当朝当代几多不学无术之流却升官有道,个个鸡犬升天。好心也劝他多动动脑子,多走走门道。借当朝当权者严嵩是江西老乡这条道,只要一伸手脚,严嵩肯定会买这位知识渊博之士账的。尹台一听,嗤之一笑曰:严府虽热闹,只可惜是旁门左道,我不可去凑这份热闹,因为我耐得起寂寞。
    世间事往往就是这样奇怪,你不想去办的事,恰恰又会找上门来。
    一天午后,一门子突然走进尹台的书房,向他递上一张请贴。请贴是严嵩发给他的,说是要在京城有名的烟云楼摆酒席宴请他。原来,严嵩想要尹台的小女做自己的孙媳妇,尹台当场拒绝。得罪位高权重的严嵩,尹台的傲骨可见一斑。
    最后要说一说萧俨。
    萧俨,出生于五代十国时吴天四年(907年),小时候聪慧异常,博览群书,过目不忘。所写诗文,大气磅礴,想象绮丽,气韵昂扬,令左邻右舍惊叹不已,誉为“山旮旯里的小神童”。
    萧俨10岁时便到京城金陵(今南京)参加童子科考试,居然考中。他31岁时,吴睿帝杨溥将帝位禅让给徐知诰,徐恢复旧姓李,改名,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当时,萧俨调到刑部,任郎中(从五品上),复查大理寺(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各地上奏的案件,后升任大理寺卿兼给事中。
    李煜当朝期间,有一次,萧俨入宫奏事,后主正与心爱的妃子下棋,无心听萧俨说话。萧俨登时竖起一身的傲骨,义正辞严地请求后主收起棋局。
    后主艺术之才有余,治国之才不足(后来成为亡国之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出自他的千古名词《虞美人》。)他生气地说:“你想当唐代的魏征吗?”
    李后主本来是讥讽萧俨自封为“魏征”,却缺乏他的才干,但萧俨寸步不让地回应:
    “臣非魏征,陛下亦非太宗? 崩詈笾魑扪砸远裕辔炊韵糍仓巫铩?
    在倡导“三纲五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王朝,敢冒杀头之险讽谏帝王的大臣,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从一个侧面说明,从小被禾水河滋养,被禾山上的嘉禾喂养的萧俨,具备了永新人刚直不阿,不惧强暴的秉性,并将这份融入血液融入骨髓融入基因的秉性,发挥得酣畅淋漓。
    体现永新风骨、永新气韵的除了上述几位历史人物,还要谈到发生在永新的两大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烈妇八砖”与“忠义三千”。
    公元1271年,蒙古可汗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1275年,永新县城秀水彭震龙响应内兄文天祥的号召,起兵抗元,匆匆赶到临安,元军正兵临城下。彭震龙所部被右丞相贾余庆解散。彭回永新,再次组织人马,设据点于县境西部义冈。
    1277年5月,义军收复县城。谭宗祥妻赵清媛时年27岁,城陷时随家下乡避难,5月回城。7月19夜,元军突入城。赵清媛抱3岁幼儿与丈夫的父亲谭方? ⒛盖滋氛攀匣怕壹渚徒尤胂匮Э鬃拥钔ⅰL烀骱螅胙Ч绷肆嚼希槲矍彐拢彐虏淮印T训都茉谒弊由稀K呱舐睿阉?岁幼儿一齐杀了。有一个屠夫先天晚上藏在孔殿的横梁上,俯瞰赵被害的情形,因而事情的经过得以传播。
    赵清媛和儿子的血渗透入地上铺的八块青砖中,宛如妇人抱婴模样,后人遂曰:“烈妇八砖”。此事后来载入元 代修篡的《宋史》中。元代至正二年,朝使王克敬来吉州清理田赋,到永新,见学宫孔殿地上八砖的血迹,顾影徘徊,树立了一块碑石,题曰:“贞节之碑”,学正曹裕作了一篇记。明洪武十年,知县乌斯道在学宫兴文阁西南大池边建贞烈祠,设赵清媛神主以祀。
    1277年7月19夜,元军攻陷永新城,彭震龙等将领被俘,后均死难。谭宗祥与弟文贵随军突出重围,回到原据点邑西义冈集合休整。8月初二,义军奔袭县城,在城西5里皂旗山至袍陂渡口的峡谷中,被元军围困。这里南北两岸都是悬崖,县境内河道的主轴禾水自西向东从峡谷中流过。禾水北岸一条小路是唯一通道。只要占据路北山岭,在路的两端拦截,路上行人插翅难飞。众寡悬殊,突围全无可能,义军无一人愿屈膝投降,又不愿引颈就戮,便同沉潭水。死难者有刘颜张段吴龙左谭八姓义士及其族三千余人。以后,人们称此潭为忠义潭。
    “英雄志兮天下事,
    但有进兮不有止;
    任重道远风骨在,
    忠勇信义写春秋。”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新的时代,永新人一定会秉持“忠勇信义”的人文精神,以先贤忠烈为旗帜,活出不一样的气韵风神,站成不一样的生动风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

软路由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8-5 16:00 , Processed in 1.9562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