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三层交换实现远程接入

2014-2-10 15:2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73| 评论: 0

摘要:   在以一端为中心,通过数字通道下联上百个节点的星型广域网络拓扑结构中,若用传统网络连接模式,其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有限和高昂成本是制约技术方案的两大重要因素。随着新一代宽带接入技术和设备的推出,新型网 ...

  在以一端为中心,通过数字通道下联上百个节点的星型广域网络拓扑结构中,若用传统网络连接模式,其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有限和高昂成本是制约技术方案的两大重要因素。随着新一代宽带接入技术和设备的推出,新型网络连接解决方案也呼之欲出。

  无限路由器设置网址新型网络接入解决方案就是用支持三层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的核心交换机替代传统的由器作为广域网连接设备,通过数字专线通道两端支持G.703-ETH转换的以太网桥接入,在两个局域网间实现广域网数字通道的透明传输,同时在中心为每个分支节点分配一个VLAN标识及一段IP网址。

  近几年来,VLAN技术和三层交换机设备的发展日臻成熟,支持G.703-ETH转换的以太网桥设备也在普遍使用,这为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目前,三层交换机被广泛使用在楼宇、园区等规模的局域网中,以太网桥设备也仅用在局域网延长距离上,而将两种新技术产品有机结合起来大规模使用在星型广域网拓扑结构中,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

  这种设备的以太接口还有模块化的,可根据需要插接V.35模块与由器相联;符合IEEE802.3/Ethernet标准,还可根据网络设计需求,选用支持IEEE802.1/Q的模块,该设备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众所周知,由器的价格相对于集线器和交换机来说比较昂贵,且低端由器不支持G.703的直接接入,必须使用G/V转换器设备。在分支节点中,一般不会配置高端由器,即使低端由器也比集线器或交换机贵很多,而使用G.703-ETH桥接转换器做接入,其价格与G/V转换器相当,所以用新的网络接入解决方案,规模越大,下联的节点越多,节省的资金就越可观。

  无论使用哪个厂商、哪个型号的由器,都存在接入数量的,以Cisco7513由器为例,这是当前业界能提供最大E1端口密度的设备,仅为168个。对于多于此端口数量的需求,只能使用第二台由器设备来扩展。而使用交换机,可以说不存在接入数量的,以CiscoCatalyst6509为例,虽然其10/100M端口的密度可以达到336个,但对于更多数量的接入还可通过级联支持二层VLAN的交换机做扩充,这个数量是无限的。

  三层交换机与由器一样,支持IP、IPX、DECnet等网络协议,也支持RIP、OSPF等的动态由协议。简单地说,在常用场合,由器支持的大部分协议交换机都能够实现,而交换机特有的一些功能由器则无法实现。

  模拟通道只能以低速通信,必须通过频带Modem调制解调,没有相应接入设备使之转换到Ethernet;而X.25和帧中继都是点到多点的连接,不是专线网络,交换机不能支持这些连接,由器才能完成。但有些高端核心交换机例如CiscoCatalyst6509,它可接插支持广域网的模块,可实现由器能完成的所有功能。

  当冗余通道是相同的数字通道时,交换机有个特有的功能:就是将两条以上的相同物理链集合成一条逻辑链,带宽累加,只要其中一条链是好的,就可保持连通性。该功能3Com的设备定义为Trunk,Cisco设备定义为Channel,其原理类似,都是在物理链层实现的。

  当冗余通道是数字通道和模拟通道并存时,必须用由器,为避免动态由占用广域网带宽,在分支节点可根据使用产品不同而选用HSRP(HotStandbyRoutingProtocol)或VRRP(VirtualRouterRoutingProtocol)协议,在中心端可在局域网中用RIP或OSPF动态由协议实现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由信息交换。若使用带广域网模块插槽的核心交换机,自身就可以完成动态由信息交换。

  一台具有一定E1端口接入数量的由器需几十万元人民币,而一台支持三层的低端交换机不到十万元人民币,高端核心交换机也仅需几十万,根据需要不同,配置也不同。交换机与由器端口成本相差十倍,而处理能力高数十倍,如此高的性能价格比差为新型网络接入解决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
新用户7天后可回帖!

软路由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11-5 05:47 , Processed in 0.0286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