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数据中心 定义:以外包方式让许多网上公司存放它们设备(主要是网站)或数据的地方,是场地出租概念在因特网领域的延伸。 所属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服务与应用(二级学科) 一、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设备网络,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加速信息的传递。 二、数据中心的组成 采用internet接入时,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PC加数据中心软件即可。文中由器指的是一般公司上网时是通过由器上网的,此时须在由器上做一些设置。也可直接把宽带接入线接至PC中来实现。不需要ISP开通服务。但在根据获取的外网IP地址及方式选择采用合适的动态域名软件。 数据中心网络拓朴图 关于gre两端地址,radiusserver地址,企业由器端口地址都由无线设备拨号时自动获取。无线设备与运营商通信设备之间自动协商,不需要设置。 数据中心如果需要采用无线方式,也可采用H7920移动由器实现。但要注意带宽。 采用运营商提供的专线接入时,一般到用户端已是RJ25接口,数据中心不需要任何硬件。有PC机即可。也不需要开通任何服务。但一般使用专线接入时,都会采用APN或VPDN方式组网内部私网,从而能分配固定IP地址,方便管理。 具体组网结构如下: 无线DDN系统分为监测点和数据中心两部分,监测点采用GPRSDTU,可提供RS-232、RS485、以及以太网接口,数据中采用宽带ADSL或专线方式接入Internet,具体接入方式如下: a)监测点接入方式:监测点通过RS-232、RS485或以太网接口与GPRSDTU传输模块连接,然后设置DTU相关参数,每一个GPRSDTU传输模块装入一个中国移动的数据SIM卡即可。 b)数据中心接入方式:数据中心接入主要分两大类: 1)采用Internet接入数据中心采用宽带ADSL接入方式,此种方式优点是带宽大、费用经济。缺点是安全性较差、延时比专线接入稍大。采用局域网共享上网方式,此种方式基本同ADSL接入类似,但注意接入时需做端口映射。采用电话线拨号上网方式。此种方式接入带宽较窄。所以只适合于点数较少,且数据量小的组网方式。网络拓朴图如下: 2)移动公司接入数据中心采用无线网络运营商(指中国移动)提供信道接入,此种方式实际中有以下几种连接方式:采用移动公司机房专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带宽大(一般为2M),对延时、安全性都非常好,但租用此专线价格较贵。特别适合银行、POS机组网等需安全系数较高的用户,对子站非常多的情况下也推荐采用此种方式。采用GPRS无线接入方式,此种方式在数据中心接一台GPRSMODEM,通过数据中心的PC机拨号上网。优点是组网讯速,费用经济。缺点是带宽窄(GPRS上行10Kbps,下行40Kbps),延时大。这种方式在测试时用的比较多。如果准备在实际工程中使用需注意SIM卡需申请APN。 数据中心网络拓朴图 三、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DATACENTEROFTHECHINAINTERNET,简称DCCI),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三方市场监测、受众测量平台,专业数据采集与研究平台。通过线下、线上等不同渠道,采用专业研究人员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面向产业市场、用户受众两个方向,进行动态、精确的监测、测量、统计、分析、研究、预测。 采用统一的方法、统一的样本、统一的定义、超大的样本量、精确有效的样本结构、动态持续的深度监测,DCCI通过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大规模市场用户调查等工作,首次实现了对中国互联网各类市场领域、各个企业服务、互联网用户/受众的统一测量,由此实现了不同细分市场、不同企业服务、不同用户受众群体的统一研究,实现了横向、纵向、点对点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不同网络媒介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可比较性。对于此前各类研究机构小样本量、项目零散、时间空间区间完全不同、研究框架和定义差异较大,因此无法进行数据对应、持续性研究,以及无法实现的在同一个维度、体系下对于互联网各个层次主要要素进行关联、比较、交叉分析的状况而言,可谓是互联网研究监测领域最重大的突破。相关,对于互联网系统研究、网站从业者研究自身业务结构、把握竞争对手市场状况,以及在对不同媒介受众价值进行深入比较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广告的精确投放、网络营销的精确互动,有着突破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依托互联空间()数据技术研究中心之专利技术、研究力量,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联合中国互联网权威行业组织、优秀研究机构、知名分析师等,为国内外从事与互联网有关的商业运营、投资决策、技术开发及相关研究的企业、机构等,提供第三方的、值得信赖的市场监测与受众测量服务。数据服务产品线主要包括: Netmeasure受众测量:DCCI定期发布Netmeasure中国互联网受众测量数据、报告,Netmeasure首次在中国范围内提出中国互联网作为媒介的测评指标体系,帮助广告主客观评价网络;为有关各方提供及时有效的互联网各种媒介的评价指标受众调查数据。集中的对40个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细分媒介领域,根据DCCI系统的互联网媒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客观深入的专业调研,在中国互联网受众测量领域独此一份。Netmeasure中国互联网受众测量报告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及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家的“2007互联网媒介投放决策指南”。 Netmonitor市场监测:DCCI之Netmonitor定期发布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等50个领域的季度、年度市场数据。中国互联网发展领域长期以来缺乏相对准确、全面、系统的市场数据。尤其是各个细分领域,一直缺少关于规模、增长率、用户行为等方面的数据资讯,即使已有数据,其质量也往往层次不齐,统计方法、研究框架千差万别。商业市场调查研究机构由于是从单一客户角度出发形成研究报告,数据由于缺乏全行业的深度、广度支持,数据的有效性难以。从业者、研究者、投资者等各个方面在自身工作需要相关数据和研究资讯的时候经常无以参照,而一些彼此矛盾的数据更让业者经常感到无所适从。随着互联网的日益蓬勃发展,各个领域对真正的行业第三方的有效数据尤其是行业公共数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DCCI联合各方专家、联合各个机构,及时为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产业市场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及分析预测。 Netguide年度调查报告/数据:DCCI作为中国互联网调查发起、承办机构,发布中国互联网各细分市场规模、增长率、用户互联网消费额、市场集中度等年度市场总体数据,面向国内外业界出具每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以第三届调查、报告为例,“2006-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于2006年6月开始,12月底结束,历时半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领域每年一度规模最大的市场调查,本次调查为第三届,由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负责实施。调查由资深市场调研专家主持,采取了联机调查、1对1企业当面访问、1对1企业电话访问、企业家专题研讨会、专家专题研讨会等多种专业市场调查方法。面向产业市场的调查,报告课题组前后举办专题研讨会36场,1对1企业访问达到900人次,涉及企业900多家。超过300位知名专家、企业家成为该项调查和报告的专家顾问之后,系统的参与了报告各个领域的工作。面向用户的调查回收实名、有效问卷达到80684份以上。企业访问有效问卷回收超过900份。最终报告面向50个细分领域,内容近4000页。 四、世界数据中心 世界数据中心(WorldDataCenter)是国际科合会下设的科学数据组织,有40多个学科数据中心,分属四个数据中心群:WDC-A美国、WDC-B前苏联、WDC-C欧洲和日本、WDC-D中国。 1988年,中国加入WDC,并建立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WorldDataCenterD)。WDC-D组织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协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中国中心协调办公室、科学委员会秘书处及九个学科数据中心。 中国有九个分中心 中心名挂靠单位 无线路由器地址租海洋学科数据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地震学科数据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地质学科数据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信息中心 空间学科数据中心中科院空间中心 天文学科数据中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气象学科数据中心国家气象中心 冰川学科数据中心中科院寒旱所 资源学科数据中心中科院地理所 地球物理学科数据中心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新闻通过各种渠道涌到我们面前,而真正有价值的应该进入我们心里的,却很可能随着日历牌的翻动被我们忽略。作为对一周新闻进行回顾的《比特网新闻中心每周热点推荐》,就是要告诉您过去的七天都发生了哪些新闻,更希望和您一起,站在七天的高度来看待过去一周的新闻。 领IT群雄秀企业风采。创刊于2008年2月,定位于行业(企业)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的中高层人士,通过精心的内容筛选,将每月发生的重点事件进行回顾,为高端人群提供深度阅读,与比特网内容的速度特性形成互补。主要栏目有:比特网精粹、新产品新技术、CIO、封面报道、下午茶精选等。 业内首个只为报道数据中心资讯内容的专业频道,是为数据中心用户及厂商而建设的专业平台。以数据中心专业技术内容为核心,贯穿新鲜资讯、技巧方法和用户案例等高附加值内容。以为网友提供最具实用价值的信息为原则,以成为用户最信赖的行业专家为目标,打造高时效、高品质、高前瞻的最全威频道。企业数据中心热点播报,为您精心奉上过去一周数据中心最精彩、权威资讯_chinabyte比特网。 就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领域的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热门产品、实用技巧,向企业CIO/CTO、IT管理层、技术人员提供一周精选套餐,为数据中心决策者、使用者提供一份服务器行业以及数据中心领域最新动态及产品应用的技术套餐。 |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11-5 17:05 , Processed in 0.0301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