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很偶然去了观音桥一个网络培训机构上了几次课,老师说我这个人佛性太重,野性不足。以前,很少去关注佛性VS佛心方面的东西,因为自己是一名党员嘛。不过,老师这么一说,我开始对佛性佛心有了一点兴趣,开始涉猎一些佛性文心方面的书。最近,自己似乎老是在梦里寻找着什么,那是冥冥中对自己的呼唤?是不是在灵魂中触动了什么东西之后,方发现了自己还幸存着一点点的童真。这,或许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现在看书很方面,不用跑书店,电子书遍地都是,家里跟公司都有无线路由器,通过设置好路由器的ip为192.168.1.1后大家都可以无线上网,去年从夏威夷买回来的这个ipad2发挥的作用就特别大,在家里休息的时候,被窝里,沙发上随便一躺,就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从苹果的官方App store里还是能够下载到不少佛教的经典著作的电子版的。 春节的时候,我看了丰子恺的小传——《佛性文心》的电子版,我对丰子恺的人生观极为欣赏。尤其是他对人生的论语:“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是不够,必须探讨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11-13 11:18 , Processed in 0.0313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