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下载服务器为每一个发出下载请求的用户提供下载服务,而BitTorrent的工作方式与之不同。主要是用户之间相互转发自己所拥有的文件部分,直到每个用户的下载都全部完成。这种方法可以使下载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个大体积文件的下载请求,而无须占用大量带宽。 而与下载速度其实最为直接的关系就是同时在线分享的计算机数量,但是目前看来,许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故意修改网络端口设置,以便减少用户BT下载时带宽占用。如果你的BT程序未进行配置优化或由器的端口发生阻塞错误,那么达不到理想速度也很正常。 当然四种常见宽带由器不能上网故障解决,就我们而言是无法控制网络条件或种子数目的,根据我们与ISP所签订的合同,估计在可以见到的时间里,是不能看到运营商改变其流量控制政策的,但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BitTorrent客户端的潜力。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到这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款正确的客户端。BitTorrent是仅仅用于共享文件的协议,各款客户端程序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所有这些都拥有同一个协议以及下载方式,但是其连接径、连接速度控制与其他配置却各有不同。 想要更好的下载,还需要注意所下载的torrent文件公布的统计数据,一般网站会列出文件的一些细节信息,如文件下载次数、连接数、种子数量等,虽然这些不是实时的(一般都是过时的)。不过这些统计数字将会给你提供一个参考,当你使用BT客户端通过此种子来下载这个文件时,将会得到大概多少与你同样下载此文件用户的支持或将有多少人能够为你提供分享等数据。 重要的是要注意种子数量,因为这一数字将会直接影响你的下载速度。比如说,A有一台电脑开一个种子,他的上传速度是50KB/S,那么这就是刚连接此种子的用户的最高下载速度。如果现在有用户B、C、D已经下载了一段时间,而他们也设置了上传,那么你就可以受益于他们的重新播种,可以通过他们改善你的最高下载速度。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般都是挂机,整天整天的开着,有时ISP也会自动将连接时间过长的连接给断开,如果没有注意的话,电脑就白挂机了。当然,对于播种机主来说,并不一定是全时段供种,如果他需要带宽,可能会导致所有用户都不能继续下载的局面。 而对于ISP来说,在不同时段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以保障各个用户正常连接也是可能出现的。如在深夜至早晨用户少时,对于网络带宽较少,用户下载也就快。但在下午、晚上12点以前这类网络流量高峰时期,可能出现ISP对网络流量进行控制,某端口传输,让下载得不到良好的体验。 网格中每一格为一个小时段,通过单击小格来确保在所设置时间段里软件改如何工作,可以通过不同点击数来设置全速、限速、关闭、做种4个状态。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与供种者保持同步以保障我们的持续高速高效的下载。 时间排序也是可以处理ISP的一种方法,一般ISP在对网络流量进行时也不会对用户有明确的政策公布。一些供应商采用流量控制来点对点对等应用程序的使用,已达到节流的目的,ADSL与各大品牌由器密码及设置手册 (2。保障每个用户的正常网络连接。 我们可以采用的小技巧有更换BitTorrent客户端的端口、将BitTorrent传输加密、修改BT协议中行为设定、减少单向连接数量等。ISP的检测机制一般都是电脑智能识别,这些小技巧和一些其他的方法都能都躲过检测,当然,ISP仍能在某些情况下检测出来。 怎么给路由器限速这也就看到了更改BT客户端使用端口的必要性,一些客户端可以自动分配一个随机端口号,这就相当方便了。当然,mercury路由器地址。这样做的好处还有让黑客更难利用端口来进攻了。加上使用NAT由器,多样的由器与防火墙端口转发支持让数据传输更加有保障。 说到下载速度,其实并不是说将下载速度设置到一个很低的程度,而是保持与上传同样的速度,适当一下下载速度。这样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完成下载,但是这样的话你能上传于狭窄接近1:1的尽快完成,而上传的保障让你能得到更好的他人分享速度。 当然,真正避免流量的方法就是使用技术完全隐藏你的BT流量。这涉及到使用VPN、代理软件或支持P2P流量加密的网络。这样,ISP智能检测不能察觉到就不能对BT下载进行特殊的控制,避免其影响到下载速度了。 综述:实用小技巧已经介绍完毕,虽然再怎么弄也不能突破我们在与ISP合同中所签的1M或2M速度的上限,但是我们能尽量将这么点带宽真正全用在下载上。对于用户来说,包月的钱早已交完,抱着网络带宽不用浪费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使用我们的带宽,用最少的时间享受网络资源分享才是。 |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11-11 09:59 , Processed in 0.0292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