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八大技术突破 万兆核心交换机完美设

2014-6-3 03: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82| 评论: 0

摘要:   万兆核心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万兆核心交换机完美设计,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QuidwayS8500系列万兆核心交换机是由华为3Com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高性能万兆核心由交换 ...

  万兆核心交换机还是比较常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万兆核心交换机完美设计,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QuidwayS8500系列万兆核心交换机是由华为3Com公司自主开发的新一代高性能万兆核心由交换机产品,它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网核心层、校园网及教育城域网核心层、园区网和企业网核心层以及运营商IP城域网核心层、汇聚层。

  该系列产品基于新一代万兆核心交换机的设计,支持新一代高性能万兆接口,内置强劲的全分布式业务处理引擎,以全线速处理二层、三层、MPLSVPN、组播等各种业务流量,提供完善的QoS保障,安全管理机制和电信级的高可靠设计,满足了大型IP网络对多业务、高可靠、大容量、模块化的需求,QuidwayS8500系列具备以下8个特点。

  1.先进的体系结构

  QuidwayS8500系列产品采用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采用功能强大的ASIC芯片进行高速由查找,并通过Crossbar技术进行高速报文交换,从而大大提升了万兆核心交换机的转发性能和扩充能力。接口板通过多条高速总线分别连到两块主控板上的Crossbar交换网,从而实现真正的双主控、双交换网的热备份。QuidwayS8500系列产品采用高性能的最长匹配、逐包转发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抗击网络“红色代码”、“冲击波”等病毒的,更加适合大规模、多业务,复杂流量访问的网络。

  2.大容量、高密度线速交换

  QuidwayS8500系列产品目前最高可以提供720Gbps交换容量/428Mpps包转发能力,并可平滑升级到1.44Tbps交换容量、857Mpps包转发能力;可支持各种高密度业务板和组合业务板,整机可支持高达576个千兆端口的同时线速转发。

  3.强大的业务支撑能力

  4.新一代万兆接口支持

  QuidwayS8500系列产品能够在线速转发的基础上提供强大的QoS保障,并支持丰富的ACL、策略由、安全等特性。它的新一代万兆以太网不仅在接口密度上达到2端口/线卡(后续可扩展至4端口/线卡),并且可以支持线速的MPLS转发,可以提供更好的IPVPN业务和透明的LAN服务,真正实现性能与功能的完美统一。QuidwayS8500系列产品除了提供标准的LAN接口,还可以提供使用波分复用技术的10GBase-LX4接口,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组网的灵活性。

  QuidwayS8500系列产品遵循业务与性能并重的设计,它采用功能强大的ASIC芯片实现MPLS、IPv6的分布式线速转发,并能够基于高性能NP实现线速NAT、WebSwitch等增值业务,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有保障业务的同时,也做到根据需求业务可裁减。

  QuidwayS8500万兆核心交换机提供了灵活的队列调度算法,可以同时基于端口和队列进行设置,支持SP、WRR、SP+WRR三种模式;支持8个优先级队列,3个丢弃优先级;支持WRED拥塞避免算法和端口流量整形;支持带宽控制功能,流量限速的粒度为1Kbit/s,满足精品宽带网络的要求。

  突破路由器限速7.电信级可靠性设计

  QuidwayS8500万兆核心交换机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支持双主控交换板,无源背板设计,所有单板支持热插拔;电源系统交流/直流可选,采用1+1冗余热备份,并支持双电源输入;支持STP/RSTP/MSTP协议和VRRP协议,能够满足苛刻的电信级网络可靠性要求,系统可靠性达到99.999%。

  8.完善的安全机制

  QuidwayS8500系列产品支持多种报文认证和协议,能够通过灵活的组合绑定,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网络,并能够对接入用户进行认证;S8500系列产品可与华为3ComSecEngineD系列IDS设备实现线速安全联动,根据不同的事件行为,使联动交换机针对不同的ACL对数据流进行阻断,为用户建立起立体的安全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
新用户7天后可回帖!

软路由

不良信息举报Q:2000617|Archiver|ROS软路由论坛 ROSABC.com 网络方案网络工程交流

GMT+8, 2025-11-11 08:03 , Processed in 0.0296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